全国服务热线:0755-26993877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动化问答

保持初心“计算光学”理念下的华为影像已自成一派

发布时间:2024-02-21 11:07:59作者:自动化问答

  上个月华为召开全屋智能全场景春季发布会,发布了众多的新品,对于手机格外关注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P50系列新品的发布环节,出现了这样的内容:“华为影像:引领未来的移动影像品牌”。在我印象中,这应该是华为第一次把【华为影像】的概念在大众面前提出来,如此品牌的确立,不单单是对于影像初心的保持,更像是对于未来的不断探索创新,进而推动移动影像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其实关于华为手机的影像体验,在现如今的大众市场已给出了答案,提到华为手机,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拍照很好啊,这说明消费者对于华为手机的影像是认可的,当然这和华为多年在影像方面的投入是密不可分的。

  华为是一家以技术为驱动的企业,多年的创新和积累,让其拥有了众多领先行业的技术,在这种背景下,华为有一点是我很喜欢的,华为影像所有的技术创新都不是为了炫技,不是为了技术创新而做技术创新的,而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技术为先,体验至上。影像这样的一个东西,是非常直观且感受明显的,产品影像体验的好坏还是要回归到消费的人拍摄的场景下,在体验的基础上再去谈技术创新,这样的技术创新才是有价值的。

  最近刚好一直在使用华为P50 Pro,今天的内容呢咱们就回到非常普通的生活拍摄场景之下,借着这款产品和大家聊聊面向未来的移动影像品牌——华为影像。

  首先来说说华为影像的色彩,我相信用过华为手机的朋友都可以感觉到华为影像的风格还是偏真实,比如下面这两张照片,日常经常会见到的花卉。

  在P50 Pro的镜头下,显得调而不过,几乎和肉眼看到的一样,这应该和华为“捕获色彩的体验”息息相关,这里就要提到华为影像的原色引擎的技术开发。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华为就跟海外研究所和国内高校联合,共同进行原色引擎技术原型的开发,这里面要重点提一下——光谱传感器,我记得最开始是在P40系列上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大概啥意思呢?就是除了在传统图像Sensor之上获取图像以外,还必须要依赖其他模组的信息输入,去得到色彩方面的图像信息,借助多光谱色温传感器,AI AWB(自动白平衡)算法,对色彩、质感、光影的还原度更高。再来看看下面两张图关于真实色彩的捕获。

  通过这两张图可以感觉到P50 Pro在色彩还原度上做的很不错,所见即所得,这和华为P50系列搭载超广谱摄像头是息息相关的,得益于10通道多光谱传感器对光传播规律的洞悉,可以模拟人眼看到光的过程,提升环境光谱的分辨率,因此图像的色彩与分辨率也更加的精准、真实。

  下面来说说空间感,现如今的手机摄影,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拍摄眼前看到的单空间画面了,怎么能够拍的远又拍的清晰是很多消费者实实在在的需求,虽然最近半年出现了一些“长焦不是刚需”的论调,但是仔细想想,有多少大众消费者,用手机拍照的时候会双指不停的缩放画面,想要拍摄到更远处的美景,这也说明,在大众消费市场,跨越空间的拍摄需求绝对是有的,只不过普通消费者并不太了解什么是长焦镜头、什么是潜望式长焦镜头,他们只希望手上的手机可以拍的远同时拍的清楚。而这一块恰恰是华为一直在做的,华为应该是业界最早投入移动影像变焦及远摄的厂商,同时最早开发并使用潜望式长焦镜头的厂商。

  记得在P30 Pro内藏的潜望式长焦镜头通过光学三棱镜,巧妙地让光的轨迹发生90°转折,将超级变焦镜头横置在机身内,实现5倍光学变焦、10倍混合变焦、以及50倍数码变焦。到后来的P40 Pro则进一步带来更高的突破,搭载“多反射潜望式长焦设计”,在业界首创100倍双目变焦。

  而在P50 Pro上,华为继续深耕长焦拍摄的影像体验,6400万像素潜望式长焦镜头能支持3.5X光学变焦以及100X数字变焦。同时,这次还有华为计算光学的加持,使3.5倍光学变焦镜头实现了不亚于10倍物理光学变焦的成像效果,下面来看看实拍的样张。

  这两张图应该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都可能会见到的画面,我在江这边,远处是长江大桥,而透过长江大桥的远处是江对岸的电视塔,通过P50 Pro的3.5X和10x镜头能轻松的记录下这一画面。当然,手持长焦拍摄最大的痛点其实是稳定,这次P50 Pro采用全新的AIS Pro长焦防抖与OIS光学防抖能够保证长焦拍摄的图像或者视频更稳定,超强的防抖技术能确保仅依靠手持就能够实现大部分拍摄需求。

  说完长焦再来说说我们日常都很关注的一个拍摄场景——夜拍,如果说白天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各家旗舰机器拍照都不错的话,那么夜拍就很能体现手机拍照能力的高低,华为对于夜拍领域的关注是非常早的,我印象中它是业界最早开发夜景模式的厂商以及业界最早使用大底传感器的厂商, “底大一级压死人”大家都听过,当年P20 Pro开创性地采用1/1.7英寸传感器,让很多人惊呼手机也可以有大底。后来的P30系列将传统CMOS采用的RGGB像素排列方式替换为RYYB阵列,在像素层面极大地提升进光效率。P40系列的超感知主摄拥有高达1/1.28英寸的感光面积,这也是华为手机史上最大尺寸的传感器。

  当然目前的P50 Pro不仅仅单纯有大底了,它还有“计算光学”的加持,来看看我手持拍摄的照片。

  拍摄过程中,周围的环境还是非常暗的,但是能看到P50 Pro在暗光下对于细节的捕捉还是很到位的,P50 Pro上的两颗原色摄像头(彩色与黑白)协同工作,保证主摄的进光量提升了103%+。同时超光谱超级影像单元不难发现可见光之外的细节,同时参与到XD Fusion Pro计算摄影的流程中,提升最后图像的层次感,超光谱超级影像单元还能捕捉成像中的图像细节信息,让暗光环境下的图像拥有更高的动态范围,这样就为暗光场景带来很棒的拍摄体验。

  当然除了夜拍、远距离拍摄场景之外,大家对于人像的拍摄、超广角的拍摄、以及随手抓拍也有很高的使用需求。

  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张,就是我在日常扫街过程中利用长焦随手拍摄的人像照片,能看到P50 Pro通过对于色彩的精准捕捉、计算,比较真实的还原了人物的轮廓,面部质感细腻的同时更真实自然。

  这张照片是在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下,通过P50 Pro的超广角拍摄,我们正真看到色彩还原度比较好,同时在这颗等效焦段13mm的超广角镜头下,画面非常的大气,边缘的畸变控制也不错。

  日常拍摄中,随手抓拍是很重要的一个场景,上面这张图是我在拍桥的时候,一位小姐姐在玩滑板,我随手用P50 Pro的长焦记录下的,必须得说这次的P50系列拍照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几乎是指哪打哪,我觉得这和它高速对焦能力,快门零延时、智能降曝光和运动模糊减少等技术息息相关,这其实也说明,在“计算摄影”的背景下,算法的加持对于拍照体验的提升非常重要。

  手机拍照,除了画质之外,拍摄乐趣同样重要,“阿泰你的一些很好玩的照片怎么拍的啊?”这是日常很多人会给我私信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图片。

  这张看似有点复杂的照片,实际上的意思就是随手拍的,在华为手机里有一个专门的【流光快门】的功能(相机—更多 里就能够找到),你可以拍摄车水马龙、还可以拍摄光绘涂鸦、绚丽星轨等等,在这里你不需要调什么iSO、什么快门速度,一切都是格外的简单的随手拍,华为也是最早内置这种好玩功能的手机生产厂商之一,这也让手机拍照的易用性更强、可玩性大大提升。

  一张照片,一段视频,这是很多人目前对于手机影像的需求,5G时代慢慢的变多的用户更愿意用视频记录生活,而在视频拍摄领域,华为影像也在不断的创新。比如华为很早就用广角去做视频摄像头,用DOL-HDR(每秒多帧的图像融合技术)技术去扩展动态范围。当然除了硬件之外,视频的体验的场景也很重要,比如整个视频的采、编、分享,包括声音进行专门的开发。

  实际体验下来,我能明显感觉到华为影像在视频领域所下的功夫,比如在拍摄视频过程中很重要的追焦体验、白平衡的、色彩真实还原等等,并还有视频当中的收音,这次我在用P50 Pro的拾音系统的效果很好,一个是有空间感,还有就是指向性,拍视频过程中可以帮你过滤很多杂音。同时在采访过程中,能明显感觉两个人交谈的空间方位感,同时还可以直接把语音在云端转换成文字稿,这个的体验是非常好的。

  上面这两张图,并不是和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拍摄的画面,而是想说说拍摄的物体,一本【华为新影像社区影像历】里面所有的照片都是通过华为手机进行拍摄。现如今你会发现,移动摄影在硬件、算法上的性能比拼已确定进入到一个焦灼状态,除了这些,还应该关注什么呢?我觉得是文化。

  目前华为除了聚焦产品性能,客户的真实需求之外,还在为移动影像的文化做贡献。华为新摄影大赛很多人都听过,从2017年第一届到2021年,这项比赛慢慢的变成了全球知名的摄影比赛,共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参与活动,作品投稿累计数量达300万件,互动次数达10亿次。

  同时华为还携手金鸡百花电影节,共同将“华为新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打造成为了电影节的独立单元,以此号召并鼓励更多专业电影人和普通用户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影像创作,这里要提一点,华为的鸿蒙移动影像系统多机位功能让拍摄变得更高效。在不断的提高影像能力的同时,还降低了拍摄门槛,帮助更多消费者记录美好生活的点滴,鼓励更多创作者投身电影创作,赋予手机电影全新生命力。

  用了华为P50 Pro一段时间,明显可以感觉到华为在计算摄影领域的三板大斧:光学系统、成像技术、图像处理已成体系,而软硬件结合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也让我们消费者对其拍照体验印象非常深刻。最近华为将【华为影像】以品牌IP的形式独立出来,一种原因是对其多年影像深耕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这里面其实是可以感觉到华为的野心,当移动影像的色彩还原能力、长焦能力、在暗光环境下的光线感知力等,已经逐渐逼近硬件规格的天花板时,华为所引领的计算光学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如今的【华为影像】已自成一派,势必会引领移动影像的未来发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