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755-26993877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动化问答

看官方剧透第四集有感细节之下的理想L9究竟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3-11-28 00:24:24作者:自动化问答

  【EV视界报道】作为造车新势力“三驾马车”之一的理想汽车,自打每周三起就在国内某社交网络站点平台上“挖坑”,开始慢慢地释放出理想L9的技术信息。必须得说,这一套“招数”确实高明,不仅一下子吸引了诸多目光,还吊足了一些用户粉丝的胃口。最主要的是,想要跳进这个“坑”的人也不在少数,当然也包括我在内。

  本周三,理想汽车在社交网络站点平台如约而至地发布了理想L9的第四集官方爆料,此次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理想L9在智能驾驶和主动安全方面的信息。在我看来,加上这次公布的信息,理想L9可大致分为四点来说明,下面我就来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来为您细致解读一下,从中来品鉴一下这款新车。

  智能驾驶系统如今已成为一款新车型必备的产品技能之一,也是展现公司技术实力的最好表现。理想L9搭载了理想汽车全自研的旗舰级智能驾驶系统:理想AD Max。从名字就能够准确的看出,该系统应该是一款迭代升级的版本,融合新的传感器、新的算法以及新的软件框架,提升了整体的系统实力。

  当然,一款车辆的无人驾驶辅助系统是否优秀,一定要从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看起,先来看一段视频。

  硬件方面,理想L9搭载的自动辅助驾驶硬件包括:车顶搭载的1颗128线颗辅助驾驶感知摄像头,其中有6颗800万像素的和1颗200万像素的。处理器采用两颗英伟达Orin X处理器共508 TOPS算力,并且还搭载了5颗智能驾驶辅助灯。

  理想L9采用了禾赛科技AT128激光雷达,这款激光雷达单个电路板就集成了128个扫描通道,通过一个1维的转镜,将线变成面对前向环境的探测,实现了128线的芯片化固态电子扫描。并且禾赛科技AT128以嵌入芯片的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平面化光源替代了传统激光雷达庞大的分立式器件光源,体积更为小巧,并且禾赛科技是国内少有能自研激光雷达发射芯片和接受芯片的企业,因此在成本上也能得到优化。而参数方面,这款雷达采用905nm波长的激光源,具有200m测远(10%反射率)、全局分辨率为1200x128、点云数量达到153万/秒、25°垂直视角和120°水平视角的探测能力,预计理想汽车将采购10万颗该型雷达。

  不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放置在顶端的都为1550nm波长的激光雷达,是因为该型号雷达自身体型庞大,所以大多数都是放在车顶位置。而理想L9这款禾赛AT128的905nm激光雷达也放得如此之高,这或许是因为该型雷达最远地面线米,因此再放置一个较高位置后,就可以很好地拓展视野,看得更为远些,并且这一个位置也可以越来越好的保护雷达不易被磕碰损坏,非常的安全。

  当然,如此的设计也会带了一些劣势,比如风阻的增加,NVH的影响和对外观设计的影响等。

  除了激光雷达,视觉感知摄像头也是自动辅助驾驶的必备感知硬件。理想L9搭载了2颗8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2 颗800万像素侧前摄像头、2颗800万侧后摄像头和1颗200万的后向摄像头,完成车辆周身360度的感知,而其中的800万像素摄像头或许与现款理想ONE所搭载的一致。

  首先,在车头上部布置的双目800万像素摄像头替代了传统的3目摄像头设计。一般来说,传统的三目摄像头划分为25°视场、50°视场、150°视场,因为自身像素的限制,只能监视较短距离的路况。其中:25°视场用于检测前车道线°视场负责一般的道路状况监测,150°视场用于检测平行车道、行人和非机动车行驶的状况。而理想L9所搭载的双目摄像头能轻松实现 120度广角范围的覆盖,同时兼顾最远550米内车辆、行人及锥桶等物体的识别,所以能看出随着摄像头像素精度的增多,可以让系统认清更多的目标物,可见其实力还是非常有料的。

  另外,在车身两边后视镜梁的前端、前翼子板的两边各配置了共4颗800万摄像头,而在车尾则配置了一个像素较低的200万摄像头,这也许是考虑对于车尾路况不需太多专注监控的原因吧,因此成本能够更好的降低,且不会消耗太大的算力。

  最后,理想L9针对环视方面的需求搭载了4 颗200万像素的摄像头,相比现款车型有一定提升,并且4 颗环视除了实现360°倒车影像的功能以外,还会用于实现视觉融合的视觉泊车系统。

  说了这么说不知您发现没,公布的理想L9所有的感知设备中,好像少了毫米波雷达的存在。其实,之前就有消息称理想L9将会搭载5颗4D毫米波雷达,不过或许因为疫情导致芯片短缺问题,导致毫米波雷达暂时没有装配。此前就有报道称,理想汽车受马来西亚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毫米波雷达供应商所采用的专用芯片严重减产。由于芯片的供应恢复没有到达预期,理想ONE将先交付后补装毫米波雷达。所以此次理想L9想必也会如此,毕竟其采用的4D毫米波雷达更为先进,对芯片的要求也非常高。

  所谓4D成像雷达在继承传统毫米波雷达极佳测距测速能力,不受光线和雨雪天气影响,以及非视距被遮挡目标的独特探测能力优势的同时,大幅度的提高分辨率,目标检测的置信度和检验测试范围,同时进化出像激光雷达一样的4D高密度点云,可带来丰富的感知增强应用,比如环境刻画,构图,定位等,也可通过多雷达的点云级融合,更好实现车周的360°检测,从而满足全目标,全覆盖,多工况,全天候的感知要求。虽不知此次为何理想没有公布,但是假如理想L9搭载了这款毫米波雷达的话,加上激光雷达和高清摄像头之后,理想L9将达到“水桶级”无人驾驶感知能力,成为同类车型中最高阶的级别实力。

  说完感知,自动辅助驾驶的芯片性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英伟达这颗Orin x单颗芯片的算力达到了254 TOPS,目前无人驾驶做的最好的特斯拉,它采用的自研FSD芯片,单芯片的算力也不过就是72 TOPS。而理想L9则一下搭载了两颗,总算力达到508Tops,双处理器互为算力冗余,使智能驾驶系统运行更稳定。在安全层面,理想L9的动力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算力平台供电系统,同样进行了冗余设计,保障执行机构的可靠性,因此理想L9将实现全场景的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因相关功能依赖于行政审批,所以将在各城市逐步开启。)

  还有就是,理想L9独创的智能驾驶交互系统,让智能驾驶更安全、更便捷。在智能驾驶启动的状态下,安全驾驶交互屏和HUD将提供最重要的环境和警示信息。得益于高性能摄像头、激光雷达和强大的图像解决能力,中控屏的智能驾驶信息数据显示也将更丰富、更准确。

  理想L9的外观设计整体看来完全脱胎于现款车型的理想ONE,只不过尺寸更为宽大一些。前脸方面,理想L9并未采用大尺寸的进气格栅设计,但贯穿式的头灯样式与理想ONE如出一辙,只不过灯带样式从理想ONE的分段式变成了一体式设计,看上去更丝滑许多。

  这里有人会问了,作为一款增程式车型为何要采用类似纯电车型的封闭式前脸呢?其实,采用全封闭设计首先在视觉上会更为美观,而且还有效的降低风阻,减小车辆的工况损耗。更主要的是,增程器所需要的进气口不需要太大,所以理想L9只在前脸下方设计了一个带有自动闭合能力的主动式进气格栅,这样的设计必须得说是十分前卫的。另外,在车头的顶端有一个较为显著的突出结构为车辆搭载的激光雷达,不过其放置在这里是否会影响车辆风阻,还有待之后的观察。

  而大灯方面,除了中央较为整体的贯穿式灯带外,理想L9两边采用了远近一体式LED大灯组,并带有透镜,点亮后照射效果应该会很不错。只不过,不知道理想L9会不会装备上现在比较主流的投影大灯,来增加一些驾驶的乐趣。

  不过这里重点要提到的是,从图上看,在大灯的两端各有一个黄色的指示灯,其并非用于车辆转向之用,而是智能驾驶辅助灯,用于向车外的行人和车辆指示智能驾驶工作状态,这样做才能够从外界更好地看出车辆是否处于无人驾驶状态,增加安全性。

  车身颜色方面,从现有的图中看,理想L9已经曝光出包括白色、深灰色、香槟金和深紫色这三种车身颜色。当然,这款车的配色应该不止如此,或许还会延续一些之前理想ONE身上呼声比较高的车身配色。

  从车身侧面来看,新车的尺寸明显增大,据此前消息称,理想L9的车身尺寸分别为5200/1998/1800mm,轴距为3100mm。此外,新车侧面依旧采用较为简洁的线条设计,前后翼子板看上去微突出车身,并搭配了低风阻轮圈。

  理想L9采用了与现款理想ONE高度类似的轮毂设计,采用了尺寸为265/45 R21的米其林Pilot Sport 4 SUV轮胎,具有非常好的舒适性与抓地力。不过,依照车型销售的特性,理想L9或许还将提供别的类型的轮毂样式,可以稍微期待一下。

  在车辆的前翼子板位置,添加了一个向后斜方探测的摄像头,用来监测车辆侧后方的路况信息。

  从车顶来看,按照图片上的显示,理想L9的前排位置配备了一组小天窗,而后排则配备了一个从第二排延展到第三排座椅的大全景天窗/天幕,因此能使车内更为通透明亮,拥有更为敞亮的驾乘环境。

  车尾方面,理想L9配备了一个小型的车顶扰流板以及高位刹车灯,尾灯则采用了单幅的贯穿式设计,与目前理想ONE的双层贯穿式有明显区别。此外,新车尾部也没有采用复杂的线条刻画,这使得尾部看上去整体感非常不错。

  整体看上去理想L9的整体设计就是一个加长版的理想ONE,这样能更容易理解车名里L的意思,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理解,但总体来说理想L9的外观颜值中规中矩,明没有过多的夸张设计,算是一台低调稳重的车型。

  理想L9新车内饰共搭载了5块屏幕,其中,在主驾驶位置配备了一个大尺寸的HUD屏,可以轻松又有效地减小视觉盲区,给驾驶员一个更为开放安全的视野面积。另外,车辆中控屏、副驾娱乐屏、后舱娱乐屏,采用了三个15.7英寸车规级OLED屏,并拥有3K高清分辨率和极致色彩还原度,增强了用户的视听和娱乐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新车全新电容式感应方向盘、疲劳和注意力提醒系统,可确保驾驶员正确使用智能驾驶功能。在其中间有一个狭长的黑色屏幕,官方称其为安全驾驶交互屏,其主要职责是显示所有驾驶相关的有效信息,并配合 HUD设计显示必要的行车信息。

  理想L9搭载的HUD显示屏的信息数据显示很丰富,包括导航信息数据显示、时速、NOA、限速等。另外,随只能驾驶的普及,未来这款HUD或许还会添加AR实景导航功能。值得一提的是,理想L9取消了中控区的档杆,并采用了怀挡模式,显得更为高级,并且腾出空间让中控区域的储物变多了。

  配置方面,新车所采用的智能座舱将标配两颗高通骁龙8155芯片,拥有24GB内存和256GB高速存储能力,可以为AI、软件和娱乐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并支持双5G运营商的切换,确保高速网络的实时在线。除此之外,车内还拥有6颗麦克风和3DToF传感器,配合理想汽车自研的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多模态三维空间交互技术,在车内将以人类最自然的方式来进行交互。

  理想L9音响系统为理想汽车自研,音响团队由原Dirac中国区首席调音团队负责,该团队曾负责沃尔沃Bowers & Wilkins的音响系统。公布的信息数据显示理想L9内置21个扬声器,而且扬声器材质分别为高音:铝膜、中音:凯芙拉、低音:碳纤维,颇为高端。音响的外放功率达2160W,在车厢内打造7.3.4杜比全景立体声,什么概念呢,就应该感受到电影中炮弹从头顶飞过的感觉。

  理想L9所采用了全新的座椅设计,这或许是听到了之前车主吐槽理想ONE座椅的不舒适而全新设计的吧?除了3D舒适型海绵填充与Nappa真皮包裹外,主驾的电动预紧安全带,可在必要时提供更直接的触感反馈。并且车座椅的骨架和安全约束系统均采用最高级别的标准,主驾配备电动预紧安全带,在智能驾驶的过程中为驾驶员提供更直接的安全警示和安全保护。此外,第一和第二排座椅还支持座椅通风和按摩,不同于现款 ONE上的气动腰托,L9的座椅采用了10 点按摩,可以说使用效果将有大幅度提升,或将属于类似奔驰 S和宝马iX 的4D座椅类别。

  后座方面,从官图中看这款车在后排中间的车顶位置添加了一个多功能娱乐屏,可用来播放电影。另外第二排座椅均为电动座椅,并且靠右边的座位拥有电动腿托、折叠桌板和“老板”键等配置。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第二排中控位置除了配置独立空调控制外,在其下方添加了一个具有“温奶器”功能的冷暖箱,而这更能衬托出这款车居家的定义。

  此前,理想ONE的1.2T三缸增程器被不少人吐槽过其低速运转时噪音较大、热效率较低,尤其是在热车和冬季增程器频繁启动的时候,车内的噪音明显并且馈电油耗也较高。而这次从公布的信息来看,理想L9在动力方面采用智能四驱系统,前驱动电机上限功率为130kW,后驱动电机上限功率为200kW。总功率达到330kW,扭矩达到620N·m,0-100km/h加速时间仅为5.3s,加速性还算不错。另外,其自研的高效增程电动系统在配合44.5kWh电池组之后,可让理想L9实现1315km续航(CLTC工况),其中电池续航为215km。自研自产的增程器热效率达到40.5%,燃油模式的热机能耗低至5.9L/100km(CLTC工况)。

  当然,理想L9如此硕大的身躯却有着比理想ONE还低的油耗表现?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有二:

  首先,理想ONE的增程器采用了安东动力的1.2L三缸发动机,该发动机并不是专用的混动发动机, 据东安官方数据,这款发动机的最高效率是36%,因此存在振动大、噪音高等问题。虽然经过优化来改善车内的NVH,可燃油经济性却未能解决。而理想L9采用了热效率更高能达到40.5%的1.5T四缸增程器。并且双电机功率提升到了 330 kW,在增加功率的同时还提升了电驱系统的能效和集成度,体积更小能耗更低。

  第二点,理想L9还在增程器控制策略上作出了优化改进,其强调了一个精细化控制,就是让发动机的发电功率与车辆所需的功率去适配,减少能量的二次传递。并且理想还开发了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这套系统上会有更多软件和算法的能力在里面,对于车辆自身的运算性能也有更高的要求。其中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车辆外部的降噪麦克风会实时监测周围环境的噪音指标,当外界环境噪音较大的时候会允许车辆增程器在不影响整车综合 NVH的情况下以更高的功率工作,从而让部分场景下的保电体验更好,能效更高。

  除了上边所述外,轻量化设计、车辆低阻设计等也都被运用到理想L9之上,所以“大身躯、低能耗”的表现就更能显而易见了。

  理想L9将于2022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发布,其价格的范围将根据配置不同达45万-50万元左右。现在我们已从剧透的信息大致了解到理想L9的性能信息,但之后理想汽车还会为我们大家带来什么样的“劲爆”信息呢?我们下周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