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755-26993877
当前位置: 首页 > 开云app入口登录

创业者专访|4D Live OCT·王成铭:百倍成像深度分析打造手术机器人“慧眼”

发布时间:2024-02-20 09:08:19作者:开云app入口登录

  「创业者专访是“东升杯”国际创业大赛推出的前沿访谈系列栏目,通过与优秀企业的创始人深入对话,从创业经历、科研心得、企业成长、社会价值等方面深刻解读创业者到企业家的成长与体会,探索每个创新和梦想背后的故事。」

  医学图像作为手术导航的主要信息源自,其成像技术和图像质量的不断的提高为手术导航的革新提供了基础,慢慢的变成为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的必备工具。清华大学物理系有一支团队深耕OCT医疗,致力于赋予手术机器人“慧眼”,解决医疗技术难题,本次专访特别邀请到清华大学术中多功能 4D Live OCT技术项目的联合发起人王成铭博士,带我们不难发现OCT技术助力医疗手术实现“可视化”的奥秘。

  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博士论文研究方向是4D Live OCT在临床中的应用,在核心技术超高速扫频激光器方面发表多篇文章,研制的激光器速度打破过世界纪录。有着14年OCT研究经验,是扫频激光器领域专家,搭建过多套OCT系统,具有高速成像软件经验、拉曼系统研制经验。

  王成铭:OCT即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这项技术目前已大范围的应用于眼科。而我们的术中多功能4D Live OCT技术能实现视频帧率实时对活体组织进行三维层析功能成像,还可以在细胞级别对组织进行病理快速成像,且无需对组织进行预处理,在临床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我们创始团队来自清华大学物理系,我本人有14年的OCT研究经验,博士论文研究方向是4D Live OCT在临床中的应用,研制的激光器速度曾打破世界纪录;联合创始人何滨是我的师弟,他主要研究OCT与机械臂结合应用,实现术中多功能成像;首席科学家薛平教授是中国最早的OCT研究者之一,也是目前国内OCT技术的领头人。

  主持人:影像技术在机器人辅助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请您分享当前手术机器人影像技术存在的痛点及难点。

  王成铭:目前很多手术机器人能借助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实现术中导航和定位,但缺乏对组织内部的深度层析分辨能力,只能看到组织表面的形貌,因此临床应用非常受限;而新型的光学技术,如OCT或光声成像,虽然具备层析成像能力,速度却无法达到术中实时性成像的要求,并且缺乏功能对比度,这使临床解读非常困难。

  王成铭:我们团队在OCT医疗领域深耕20多年,同国内多家医院开展临床合作,针对这些痛点和难点,我们研发了面向术中的多功能4D Live OCT系统,该系统能穿透组织表明上进行内部层析成像,分辨率能够达到微米甚至亚微米级,具备多功能、多维度的成像对比度,在外科手术中可以给医生提供肿瘤边界、血管网络与神经分布等重要的信息。

  王成铭:我们团队有两款产品目前很成熟。第一个是刚刚提到的4D Live OCT系统,目前已完成功能样机的开发,已成功在脑胶质瘤手术和人体脊髓肿瘤术中进行成像,获得了高质量的肿瘤血流分布图;第二个是高速细胞动态成像仪,同样完成了样机研制,这套设备能利用细胞内不同细胞运动规律的差异动态成像,实现术中病理检测,无需冰冻或染色,速度比冰冻切片快10倍以上。

  王成铭:我们已将核心技术申请了专利,也在考虑尽快成立公司。我认为,在技术保持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同时,关注用户的需求,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才能够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未来,我们也会通过同医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方式,切实地从用户角度的出发寻找产品的精准定位,构建适合我们产品的商业模式。

  王成铭:对我们这样的初创团队来说,参加创业比赛能提高项目及团队的知名度和曝光度,不仅能获取投资方的关注,还能得到更多的公众关注,更重要的是,在比赛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评委及参赛者的反馈和建议,有助于我们加强完善和改进项目。

  王成铭:现实的临床需求会促进技术上的创新,而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带来独特的创新性的产品,然而创新产品,只有转化落地才能解决临床问题,体现出创新的价值。所以我理解的创新与创业,是一个相互促进不断循环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乐趣。

  创业是一种释放内心驱动力,将内心深处的梦想、热情和决心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创业过程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并带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它也能不断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会给创业者带来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和耐心,持续挑战自我,就能最终实现创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