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755-26993877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Nexar的这款行车记录App不要钱还自带AI属性

发布时间:2024-06-02 08:20:57作者:行业新闻

  过去的九个月里,如果你在硅谷或纽约开过车,那么你的一举一动可能早就被一个叫做「Nexar」的APP记录了下来。这家美国-以色列创业公司成立之初,就号称自己的产品是第一款具有AI功能的行车记录App,而就在6月15日,Nexar拿到了第二笔1050万美金风险投资。

  Nexar诞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成立时间在2015年1月,目前总部在加州洛杉矶,在特拉维夫亦设有常驻办公室。在聊产品之前,我们先来扒一扒Nexar的两位创始人:依兰谢尔(Eran Shir)和布鲁诺费尔南德斯鲁伊斯(Bruno Fernandez Ruiz)。

  谢尔是Nexar的一手缔造者。除了带着Nexar创始人兼CEO的身份,谢尔本身也是位天使投资人,此前曾创立在线广告公司Dapper,后该公司于2010年被雅虎收购,谢尔也因此“入赘”雅虎,成为后者广告技术部门核心高管。不过2013年,谢尔离开雅虎,随后加盟以色列新创风司Aleph,而去年五月份,Aleph为Nexar的第一笔A轮融资提供了400万美金。兴许谢尔一开始就是抱着打算创业的念头去了Aleph,在了解创业资本运作的门道后,有了志趣相投的朋友,结合好的产品方向,合适的契机下就诞生了Nexar。

  其实车云菌上面提到的“志趣相投的朋友”,指的正是Nexar的联合发起人兼CTO鲁伊斯。鲁伊斯是谢尔在雅虎的同事,担任雅虎原生广告平台的高级主管。他本人是麻省理工大学的交通工程硕士,曾在法国国立路桥学校和马德里理工大学获得应用数学和计算机工程学位,在机器视觉和AI领域亦有涉猎。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Nexar会将自己的产品定义为一款具有AI功能的行车记录应用。

  今年早一点的时候,经过6个月的封闭测试,Nexar官方在iOS平台正式对外发布了这款智能行车记录应用。它可以将安装在风挡处的iPhone变身为行车记录仪,分析路况、辨认交通信号灯,甚至还能将一些“坏司机”揪出来。当然同步录制的视频可当作保险公司处理事故的证据。

  打开Nexar应用,点击“Start a new ride”就进入了视频录制的界面。单指触摸屏幕或者喊一声“Hey Nexar”,系统随即自动建立「事故」(incident)标签,它会自动保存标签建立前后各20s的影像数据。此外,Nexar在自动探测到有紧急刹车或事故发生时,会将视频和有关数据自动上传至云服务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月,被谷歌收购了的众包地图应用Waze发布了最新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而Nexar也有幸成为第一批免费授权使用的第三方应用。这样一来,整合了Waze导航服务的Nexar对用户而言倒是方便了不少:长按屏幕就能打开菜单输入目的地信息。

  据车云菌了解,利用iPhone的摄像头,Nexar软件的机器视觉和AI算法,它能够识别出周围其他车辆的车牌号,对其位置、速度和运动轨迹进行追踪。一旦某辆车子有超速或者类似闯红灯这样的危险举动,系统会自动将相关信息上传至云端数据库。当另一位用户的Nexar App在运行时监测到这个车牌号,电子设备屏幕会出现警示标识,同时系统发出蜂鸣提醒驾驶员避让。不过这个功能可能要到今年下半年的时候才会提供。

  从去年推出测试版开始,Nexar的这款智能行车记录应用已经在旧金山、纽约以及特拉维夫等城市获取并分析了超过800多万公里的行驶数据。同时Nexar开发的算法已经在云服务器上为数量超越700万的车主建立了驾驶行为档案,这这中间还包括湾区全部注册车辆的45%,曼哈顿地区的30%多。

  根据Nexar官方的估算,如果有1%的驾驶员每天都使用Nexar的线%的车辆数据都会在Nexar的云数据库建档。而这些记录不同司机驾驶行为习惯的数据,对保险公司而言,用来判断客户是不是靠谱,具备极其重大的参考意义。按照Nexar的不完全统计,如果保险公司参照这一些数据评级,选择驾驶习惯相对良好的用户,平均每年在每条保险条款上可节省125美元,总支出能节省几十亿美元左右。对Nexar的用户而言,通过储存在云端服务器的影像和传感器数据脚本,发生碰撞等事故时,Nexar能以3D方式重现事故,这些都可当作索赔的证据。

  Nexar创始人兼CEO依兰谢尔曾提到,他希望Nexar这款智能行车记录App能在无人驾驶汽车成为主流前,降低交通事故的伤亡率。假设实时通信网络搭建好的话,这款应用可以标记比较危险的十字路口,碰上前边有爱猛踩刹车的司机,你可以迅速将信息分享给后面甚至拐角的车辆。他还提到,Nexar已经在考虑优化车车之间的通信方式,尽可能将延迟时间降至最低:大约100~150毫秒。

  其实不光是车车通信技术的问题,要实现这样的功能,还需要很精确的地理定位,这是普通GPS系统(通常它的精度在5~50m)没法做到的。目前Nexar应用获取的外部数据都是由iPhone内置的多个传感器提供。加速计能够感知路面的坑洞和减速带,当车子在输电线下面行驶时,磁力计(用来进行罗盘的调校)能够发挥勘测的作用。谢尔表示,“Nexar利用智能手机自带的传感器,以每秒50次的刷新速度,未来能够最终靠众包的形式获得更多道路数据,将定位精度保持在2米以内”。据车云菌了解,目前在Nexar的一些试点城市,利用这些技术已能够绘制道路表面的高精度地图了。

  过去的十年里,整个汽车工业都在为实现DSRC专用短程通信技术的商业化挣扎着。这套通信系统允许汽车将自己的位置、车速、行驶方向等信息传输给周围的车辆或基础设施。不过谢尔认为类似Nexar这样App的出现,既能节约几十亿的开发费用,同时也避免了DSRC技术长期无法商业化的尴尬。因为你要共享一辆车子的信息,你就得需要20%~30%的车子都有DSRC的技术装备,才可能有效果。而如果同时手机来进行信息共享,则没这个要求,无论是从部署成本还是时间上来说都要更为经济。

  据悉,Nexar明年计划在圣地亚哥、华盛顿、芝加哥、西雅图等10个城市推出这项联网服务。

  目前,国内外涉足行车记录产品的初创公司不少,但绝大多数都集中在硬件设备领域。不过目前市面上的行车记录仪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消费的人来说,选一款中意的也不是件容易事。但假设通过App实现行车记录功能,使用体验的好坏很多时候又都决定于手机的硬件性能,而且这类产品普遍有成像差,占空间,电量数据流量消耗快的弊端。而且手机本身属于较私密的个人用品,隐私数据会不会泄漏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而主打AI功能的Nexar似乎也逃不掉这些弊病,不过把Nexar作为短途行车记录工具和安全驾驶辅助助手来使用的话,倒可忽略掉此类产品普遍的不完美。毕竟路上有个小磕小碰在所难免,Nexar可以帮你辨别那些“蠢货”司机,提供还原事故现场的3D影像数据,总是切中了一部分人的痛点需求,再加上免费的标签,或许产品形式本身反倒容易被忽略。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