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755-26993877
当前位置: 首页 > 开云app入口 > 藤仓气缸

机器视觉行业迎“黄金时代”凌云光“硬核”技术成色几何?

发布时间:2024-05-20 11:09:21作者:藤仓气缸

  5月31日晚,华为内部论坛“心声社区”流出华为第三批军团成立大会视频,该视频显示,5月26日,华为公司在深圳坂田基地举行机器视觉军团、制造业数字化系统部在内第三批五个军团/系统部组建成立大会。

  近期另一家从事机器视觉的公司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云光”)也将登陆科创板。

  凌云光是一家可配置视觉系统、智能视觉装备与核心视觉器件的专业供应商。同时,公司代理销售境外知名品牌的视觉器件、光纤器件与仪器产品。

  自2018年“中兴事件”爆发后,国内催生了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浪潮,包括凌云光在内的专精特新“小巨人”被寄予厚望。

  从业务布局与业绩表现来看,凌云光在消费电子领域覆盖较广,2020年公司在国内消费电子可配置视觉系统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为22.4%,位列行业第 三,仅次于国外的康耐视和基恩士。2019至2021年,公司营收由14.31亿元增至24.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0.49%,净利润则从0.39亿 元增至 1.73亿元。

  另一方面,凌云光盈利能力虽然有所提升但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仍依赖四成的代理业务且前五大客户集中度低等等。

  纵观全球机器视觉市场格局,外有美国康耐视(Cognex)和日本基恩士(Keyence)等龙头的环视,内有奥普特(688686.SH)、天准 科技(688003.SH)等国内“黑马”的强势崛起,还有华为和国内安防龙头海康威视(002415.SZ)也加入机器视觉“大军”。

  这预示机器视觉领域难免一场“腥风血雨”。凌云光如何从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其含金量究竟多少?

  简单讲,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模拟眼睛采集图像,通过图像识别处理提取信息,最后通过执行装置完成操作。机器视觉具有处理速度快、信息量大、效率高等优势。

  基恩士成长之路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基恩士成立1972年,早期为电线制造商提供自动线切割机起家,逐步开展传感器业务并发现其高的附加价值属性,并于1986年以前,确认传感器业务为主营业务,剥离低利润切割机业务。

  第二阶段为1987-1991年期间,基恩士成为行业翘楚并先后在大版/东京交易所上市。第三阶段,1992年至今,期间公司不断拓展下游和开发新产品,逐步形成全球化产品“直销”网络,业务遍及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参照基恩士每个阶段的发展,凌云光的机器视觉业务处于基恩士发展的第一阶段。

  成立之初,凌云光以代理国外厂商的视觉器件与光通信器件产品。同时也在布局自研业务,逐步构建机器视觉业务体系。2015年后,凌云光研发出可配置视觉系统和智能视觉装备,逐步从代理商到机器视觉厂商的转型。

  凌云光的主体业务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代理业务和自主业务。代理业务主要是代理国外厂商的视觉器件和光纤器件、仪器;自主业务最重要的包含可配置视觉系统和智能视觉装备两部分。

  受益于新基建投资增加、数据中心建设加速、制造业自动化推进等利好因素,包括凌云光在内的集成和软件服务提供商迎来高速发展。

  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凌云光营收分别为营收分别为14.31亿元、17.55亿元、24.36亿元;净利分别为0.39亿元、1.31亿元、1.73亿元。整体业绩呈逐年增长趋势。

  2019年~2021年,公司代理业务收入分别是6.42亿元、8.18亿元、9.62亿元,各期的代理业务收入占比约占四成。

  意味着,如果外部环境出现重大不利变化,例如境外厂商取消与公司的合作,代理业务经营业绩会出现下滑。

  从客户端来看,凌云光前五大客户的工业富联、瑞声科技、歌尔股份均是苹果公司产业链的合作伙伴。据测算,2020年及2021年1~6月,在凌云光的营收中,来自苹果公司及其供应链的收入分别是1.6亿元和1.3亿元。

  客观来看,打入国际巨头供应链意味着公司技术与产品性能受到认可,但另一方面,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充满更多不确定性。

  围绕国际贸易摩擦、客户的真实需求生变等问题,中国科技新闻网致函凌云光,截止发稿该公司未予回复。

  就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而言,机器视觉中高端市场主要被美、日品牌占据。其中康耐视、基恩士依靠技术积累垄断着全球近50%市场。

  从目前国内现在的状况来看,机器视觉行业存在底层算法与硬件发展进度不匹配、实际应用场景复杂而系统智能性欠佳等情况。国内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尚未出现主导龙头。

  机器视觉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在技术、人才、客户等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壁垒。大多企业集中在技术上的含金量和价值量都较低机器视觉系统集成及设备组装上,但也有企业选取高的附加价值产品为突破点的经营模式,用来减轻资金压力。

  例如,奥普特以光源产品切入,2009年推出视觉处理分析软件,成为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2015年推出镜头及其视觉控制器,完善核心零部件布局,2019年推出相机产品,完成产品线全面布局。

  除选取不同的经营路径外,销售人员和研发人员构成占比对机器视觉公司也很重要,尤其是采用直销模式的公司,销售人员是保证交付的关键,研发人员是保 证产品质量领先的关键。凌云光两类人员的合计占比由2020年的52.2%升至2021年的53.65%。而同行业公司奥普特上述两类人员占比由2020 年的70.6%上升至2021年的78.2%。

  盈利方面,机器视觉是一个毛利率极其高的行业,凌云光2019年~2021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是34.29%、34.57%和33.38%。远 低于海外同行公司,基恩士和康耐视毛利率维持在70%以上。究其原因,还是零部件和软件开发产业链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巨头手里。

  值得一提的是,凌云光招股书显示,2021年凌云光前五大供应商中,有四家都是国内企业。尤其是在核心的相机方面,海康威视旗下公司杭州海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连续两年成为前五大供应商序列。但公司第一大供应商依然是美国的TeledyneTechnologies公司。

  在首发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中,上交所提出凌云光可配置视觉系统、智能视觉装备两类产品使用的自产相机、光源数量在能够自产的情况下,对外采购的合理性。

  对此,凌云光在回复函中称,公司外采部分相机和光源等硬件,根本原因包括国内相机及芯片技术与国际水平仍有不少差距,公司自有产品在部分关键技术上仍有欠缺。

  凌云光还表示,除个别高端线阵相机对境外单一供应商存在依赖外,公司其余外购及外协原材料对单一境外供应商不存在依赖,亦存在境内合格供应商。个别高端线阵相机相关这类的产品占报告期内营业收入比例约为1%,更换供应商不会对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如果美国一纸禁令,卡断几个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凌云光的经营会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影响。

  无论是从增强竞争优势还是保障供应链安全的角度来看,机器视觉软硬件国产化似乎已经慢慢的变成为业界共识。要实现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和自研,凌云光还有非常长的一段路要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