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755-26993877

大足区启动“四普”实地调查工作

发布时间:2024-06-17 00:53:02作者:汽车行业

  近日,大足区对兴隆庵摩崖造像、金鼎寺、唐氏孝节牌坊开展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工作,这标志着大足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正式启动。

  本次普查将对大足区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做全面、科学的摸底调查,以确保这些珍贵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迹得到更优秀地保护和传承。

  据悉,截至今年4月,大足区已完成普查的第一阶段任务。自5月起,普查工作郑重进入第二阶段——实地调查阶段,这一关键性阶段将持续至2025年5月。普查组将对全区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共6个类别、63个细分类别做全面普查。普查工作将覆盖全区范围内所有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并对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详细的调查。

  位于三驱镇白坭村五组的兴隆庵摩崖造像是“四普”实地调查的第一站。兴隆庵摩崖造像分布在宽26米、高5米的崖壁上,现存12龛、共43尊造像。这些造像雕刻精美,展现了典型的宋代风格,为大足佛教造像和“柳本尊”造像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现场调查中,普查队员充分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包括RTK卫星定位测量仪器、无人机、数据终端等设备,对兴隆庵摩崖造像的基础信息、空间位置、保护级别、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采集、复核、拍照、绘图、测量和录入。

  随着科技力量的强势注入,普查工作将迈入一个更高效、更精准的新阶段。大足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一组组长邓启兵表示,此次文物普查相较于第三次文物普查,在技术层面上有了很大提升。我们联合专业测绘队采用了北斗导航系统,使用RTK测量仪来采集坐标,实现了对文物的高精准度定位。首次使用无人机来拍照,可直观地察看文物现状及旁边的环境情况,方便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同时,通过利用无人机获取多视角影像构建文物的数字三维模型,对于档案留存和后期的文物修复都有很大的帮助。(何心愉)

  随着重庆国际知名度不断的提高,慢慢的变多外国游客选择走进这座美丽的山城。 据携程数据,重庆是境外游客热衷的中国十大目的地之一。…

  高年级学生为新入队的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人民网重庆5月31日电 (记者刘政宁)在第74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重庆各小学陆续举行少先队新队员入队仪式。…

  人民网重庆5月31日电 5月30日,我国西南地区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实现了重庆和西南电网调节性电源的新突破。 上水库侧景。…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